1. 当前位置:主页 > 人工智能 > 人工智能

在共商促共享、善治促善智中贡献中国智慧、上海方案

——写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之际

以共商促共享,以善治促善智。

202474日,一场全球人工智能的盛会又将再一次在黄浦江畔拉开大幕。这一备受全球瞩目的盛会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。人工智能之于上海这座创新之城乃至整个世界,正上演着一场历史性的跨越式革新。

任谁也很难想象,68年前的那个夏天,约翰·麦卡锡、马文·闵斯基、克劳德·香农等科学家聚在一起天马行空讨论的那个他们称之为“人工智能”的话题,如今正不断碾压已知世界,撞开未知世界,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,这种改变甚至是颠覆式的。

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阶,大模型和智能体引爆AI新热潮,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、从识别走向生成、从专用走向通用。随着AI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,“以共商促共享,以善治促善智”正当其时,人们迫切希望共商人工智能新未来,寻求前沿技术新增长,找到技术飞跃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平衡点。

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更是寄予厚望,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贺信中指出,“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各国共推发展、共护安全、共享成果”,在今年5月7日出访法国期间,发表了两国关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。李强总理于今年1月16日在达沃斯论坛面向全球宣介大会,邀请全球有识之士来沪参会。

而这也让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的意义更为特殊。

上海这座打造AI盛会的全球之城,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,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浪潮,为全球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提供了肥沃土壤和无限可能。首轮人工智能上海方案重点任务全部落地后,上海将如何抢抓新机遇,向世界展示人工智能成为驱动未来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?

穿越近70年的时空记忆,齐聚浦江之畔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军英才,又将如何为人类更好利用人工智能贡献中国智慧、上海方案,这些都值得期待。

 

创新之源

七年前,在全球纷纷争夺人工智能的关口,上海也立了一个flag:打造全球人工智能高地。是年,上海代表中国向全球人工智能学术界、企业界大佬们发出邀请:我们一起来把这波浪潮掀起来。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由此在黄浦江畔诞生。

从2018年“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”、2019年“智联世界,无限可能”、2020年“智能世界,共同家园”,到2021年“智联世界,众智成城”、2022年“智联世界,元生无界”、2023年“智联世界,生成未来”,创新思维的碰撞照亮了科技探索的前路。

时至今日,AI几乎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近水楼台,上海也吸引着一批批国内外富有激情的AI创业者扎根落地,外界评价这里已经成为全国人工智能第一城,上海也确实在人工智能的催动中不断进阶,悄然改变。

六年来,上海依托科教资源、应用场景、海量数据、基础设施等优势,以面向全球、面向未来的视野,聚焦创新策源、应用示范、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,系统布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,赋能经济社会发展,从底层芯片到核心算法、从软件模型到智能终端、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应用,首轮人工智能“上海方案”重点任务全部落地,人工智能“上海高地”的成色越来越足——

持续重金投入,产业规模进阶。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募资31亿元,开投三年来整体投资进度超过74%。母基金部分投资了红杉、奇绩创坛等12支子基金,实际募集规模572亿元。规上企业从2018年183家增至2023年的348家,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增长到3800亿元,居全国前列。

培育开放模型,建设智算生态。目前上海已有34款大模型过审,产生了制造、金融等垂类领域应用。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“模速空间”落地徐汇,吸引近80家大模型企业入驻,形成算力调度、开放数据、评测服务、金融服务、综合服务等全面保障。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建立Deep link软硬适配方案,并建成规模化智算中心,为大模型训练提供支撑。

语料资源市场化,具身智能产业化。依托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,上海已开源4200亿Token语料数据。在此基础上,成立语料专业运营公司(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),以市场化机制为大模型企业提供资源供给和标注加工等服务。同时,全市已有多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发布,实现双足避障行走。上海还创新成立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,攻关开源公版机。

集聚行业专家,重视人才引育。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已集聚40余位顶尖专家建言献策,全市14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,10所高校设置相关专业,500余人获得人工智能中高级职称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。上海人工智能行业人才规模达到25万人,约占全国1/3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产业布局上,浦东和徐汇已经发展成为人工智能上海高地中的高地。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,浦东新区已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600家,规上企业产业规模超1400亿元,约占全市40%。核心承载区张江人工智能岛建设了30多个智慧未来应用场景,是国内首个“5G+AI”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。2023年国内发布12款人形机器人,4款出自浦东,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,今年5月国内首个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落户浦东。

 

应用之钥

人工智能将越来越通用化,灵活适应多变的任务和复杂的环境。它如同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,不断拓宽应用边界,引领人类步入更加智能、高效的新时代。

如今的人工智能已不再是冷冰冰的算法和代码,而是融入了城市智慧、流淌着城市血脉,各类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不断贴近和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。AI手机、AIPC、数字分身、智能驾驶、AI搜索引擎、人形机器人等成为备受关注的赛道。

近年来,上海加快推动超级应用场景开放,不断推出更多带动性强的大IP场景,着力打通供需对接、技术验证、引领示范、规模推广全链条,更好服务技术迭代、企业成长。同时,引导央企和市属国企发挥带头作用,率先开放应用场景,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、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场景建设。尤其是在AI+金融、AI+社交、AI+政务、A+搜索、AI+医疗、AI+科研等一批大模型垂类应用正在上海加速落地。

譬如,上海AI独角兽企业MiniMax的海螺AI为用户分析财报、速读长文、创作文案,聆听用户的想法和烦恼,捕捉、理解用户情绪。小海螺”背后接入了MiniMax自研的多模态大模型,包括万亿参数MoE大语言模型abab6.5、语音大模型和图像大模型,这些技术让它智能且高效。“商汤大医·多功能医疗智能体”利用超300亿token的高质量医学数据训练,具备医疗问答能力。达观数据的垂直大模型由混合模型+垂直知识+场景应用构成,积累了丰富的高质量行业数据,为专业场景量身打造专业报告写作、行业规则下的文档审阅、专业Agent助手和行业属性强相关的智能应用产品。

AI大模型正成为产业新型基础设施,为千行百业提供智能服务。世界正加速走向AIGS(AI生成服务)新时代,基础大模型驱动创新,垂类大模型精准赋能。

正如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所言,基础大模型和行业小模型要协同并进,在更多垂类行业领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小精尖”行业大模型。而上海应充分发挥长三角的既有资源禀赋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,发挥好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,加速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优势,走出一条具有长三角特色的AI产业生态化道路。

 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表示,人工智能正在走向物理世界。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从辅助决策、能力增强,到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,具身智能将成为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技术路线,机器人不仅能够理解物理世界,还能在其中灵活操作,最终实现与人类的无缝协作。

未来已来,未来照进现实。

今年大会的展览规模、参展企业数 、亮点展品数、首发新品数均达历史最高。大会展览面积超5.2万平方米,重点围绕核心技术、智能终端、应用赋能三大板块,聚焦大模型、算力、机器人、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,集中展示一批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应用最新成果,首发一批备受瞩目的创新产品。500余家企业参展,市外企业和国际企业占比超50%,展品数量已超1500项。

来到大会展览现场,观众们依靠AI智能体,将体验到出行规划、天气查询、无人驾驶体验、智能换装、随行展位查询、虚拟大讲坛、就餐信息等智能应用,宛如随身“智能管家”,人工智能也更接地气。

除了三大板块看点之外,今年的展览还将深入探索数字健康与智慧医疗的前沿,感受低碳能源如何重塑环境,体验商业零售的智能化变革,领略金融科技带来的便捷与创新,探索智慧城市的无限可能,享受文娱体育的科技魅力,以及见证智能教育如何启迪未来。每一个板块都是对未来世界的一次深刻洞察,每一项创新应用都在向我们宣告:未来,已经触手可及!

 

善智之道

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红利,同时也带来深度伪造、隐私保护、知识产权争议等诸多风险挑战。促进人工智能开发与安全,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和伦理问题是无法避免的重大课题,亟需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。

去年10月,习近平主席宣布提出《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》,围绕人工智能发展、安全、治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,就各方普遍关切的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思路,为相关国际讨论和规则制定提供了蓝本,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。

对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,中国主张坚持广泛参与、协商一致原则,在充分尊重各国政策和实践差异性的基础上,推动多利益攸关方积极参与,形成广泛国际共识。这也是举办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的总体背景。

今年的会议论坛按照“1+3+10+X”架构焕新呈现,包含1场开幕式和全体会议,全球治理、产业发展、科学前沿3场主论坛,若干场行业论坛,涵盖AI伦理治理、大模型、数据、算力、具身智能、新型工业化、自动驾驶、投融资、教育与人才重点议题,全面体现AI向善、国际合作、共治共享的价值导向。

可以说,这里不仅仅是最新科技成果的展示窗口,更是国际间关于人工智能伦理、法律、安全等议题深度对话的高端平台。

近年来,上海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也是不断创新探索——

出台并实施了我国首部人工智能省级地方性法规《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》,探索构建体系化治理框架,统筹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;

推动上海在人工智能标准领域先试先行,发布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,努力培育人工智能高水平“上海标准”;

率先成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,试点分级治理和沙盒监管,为AI向善发展设立安全护栏;

围绕推动上海自贸区制度型开放,借鉴国际经验,共研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道德和治理框架。

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,上海正发挥人工智能领域对外开放的枢纽作用,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。

为了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全球性问题,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系主任、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周晓华表示,要建立一套共同的国际规范和标准,涵盖AI的发展、部署、监管、隐私和数据保护等,确保在该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推进AI技术的应用。要开发和推广国际认可的AI伦理和法律框架,包括数据保护、隐私权、算法透明度和责任归属等问题的指导原则。

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。上海不仅是中国人工智能故事的讲述者,更是全球AI治理的积极推动者。在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中,上海正发出全球最强音,引领人工智能驶向更加有序、安全的未来。(完)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稿。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china-datacenter.com/show-720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9110445582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